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150个城市的数据告诉你哪里的幼儿园在批量关停?

母婴育儿 2024-05-29 浏览(501) 评论(0)
- N +

随着幼儿园报名季的到来,许多家长发现家里的学校一改往日的高调,开始争抢孩子:

“组织各类亲子活动吸引学生入园”“居委会居然在发布幼儿园招生广告,以前从未发布过”“去年6月底就发布了报名简章,今年提前了两个月”。

几年前的这个时候,在校门口排队报名的都是家长。这背后是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陷入了危机。教育部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幼儿园数量为27.44万所,比上年减少1.48万所。

然而,消失的数万所幼儿园并不是均匀地出现在各个地方。

通过对《教育发展统计公报》等文件的梳理,从4个直辖市和293个地级市中,汇总了150个已披露2023年学前教育情况的城市。研究发现,2023年80%城市的幼儿园数量减少,其他城市幼儿园数量不减反增,主要集中在一线、新一线或省会城市。

小城市的幼儿园正在分批关停,而大城市的幼儿园仍在增加。乍一看,幼儿园关闭的分布规律似乎与近年来农村人口持续流入城市和低线城市不断萎缩的现状相符。

但一个地方的幼儿园每年倒闭20%甚至30%仅仅是因为人口因素吗?

未来两年,幼儿园学生可能会减少1000万。

广州市海珠区东晓的维多利亚幼儿园成立于2007年,共有四个园区,但在过去的一年中,有两个园区被关闭,终止办学的原因是“出生率骤降导致学生人数减少”。第一个关停的东晓公园表示,园内只有108名儿童,“这不足以支付租金,更不用说教师工资和其他应付费用了”。

与东晓公园类似,幼儿园大规模关闭的最根本原因是园内儿童数量大幅减少。

在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之前,学前教育的发展曾有过一个长达十余年的快速扩张期:幼儿园三年毛入园率从2009年的50.9%上升到2020年的85.2%。

幼儿园儿童数量的迅速增加也点燃了扩大学前教育的热情。从2010年到2020年,全国每年新增幼儿园数量一直不低于1万所。目前,中国20多万所幼儿园中有一半是在这十年间创办的。

然而,未来出生人口减少对幼儿园的影响波动将更加迅速:国务院2010年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70%。随后在2011年,全国幼儿园儿童人数增加了447.78万人。但12年后的2023年,入园儿童减少了534.57万人。根据多位学者对多组学前教育规模预测的研究结果,这种急剧减少将持续至少两年。

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李祥云2024年2月发表的论文中的计算数据为例。从2023年到2025年,国内幼儿园适龄人口将处于快速下降阶段,年均减少约500万人,2026年下降速度将放缓。

幼儿园数量最多的城市并不是人口下降最多的城市。

总的来说,人口因素无疑会对教育资源配置产生深远影响。

然而,当我们逐一比较150个城市的幼儿园情况时,我们发现许多城市的幼儿园增长率与在园儿童的增长率并不完全相同。

这里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是幼儿园的孩子越来越少,但幼儿园的数量仍在增加。文章开头我们也提到,在调查的150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的幼儿园数量不减反增,但除了三亚在园幼儿数量仍在增加外,其余城市都在减少。其中,大部分是教育经费充足的大城市。

另一方面,幼儿园的减少率与幼儿园儿童的减少率不同步。

我们从150个城市中筛选出幼儿园减少率最高的十个城市,发现除山东德州外,其他九个城市的幼儿园数量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幼儿园在园儿童数量下降速度。

例如,2022年江西省鹰潭市在园幼儿3.34万人,较2021年减少8.8%,幼儿园数量从2021年的441所小幅减少至421所。然而,在2023年,幼儿园的数量骤降至289所,今年的入园人数也比上一年减少了8.5%,为3.06万人。

是什么导致鹰潭市幼儿园一年少了三分之一?在2024年1月鹰潭市第十届CPPCC第四次会议开幕式上,九三学社鹰潭市委分享了相关研究,并提到2023年该市将“整合和关闭100所以上幼儿园”。这意味着,鹰潭市幼儿园关停的背后,部分涉及教育资源的合并整合。

事实上,推动幼儿园布局调整以适应人口分布变化的地方不是一两个。

2023年11月,湖南省教育厅发布新政,提出“有序举办幼儿园并退出”。也就是说,“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城镇新建住宅区幼儿园要建成公办园。”同时,“在幼儿园学位过剩的地区,要有效合理引导质量差、幼儿少的幼儿园撤并退出。”

因此,在2023年,许多城市出现了与幼儿园大规模关闭相反的情况:公立幼儿园仍在增加。如寿光市:“鲁青幼儿园、厚德幼儿园等6所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620个”;沈阳:“新建、改扩建6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4万余个”。

很多地方的民办园正在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为了明确新建公办园对民办园的影响,我们还对已披露2023年省内幼儿园情况的省份进行了梳理,注意到除北京普惠性民办园补助达到每生每年1.2万元外,其他省份的民办幼儿园都在减少,而公办幼儿园在增加。

所谓普惠性民办园是指政府对幼儿园的投入进行补贴,幼儿园必须遵循政府制定的收费标准,不能收取高额入园费和赞助费。由于财政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对普惠性民办园的补贴也会有所不同。在一些省份,平均每年每个学生的补贴只有200元,是北京的1/60。

其中,浙江是最受记者关注的地方。

2023年全年,浙江民办幼儿园数量从4300多所减少到3600多所,减少了17.1%。2015年,浙江共有6676所民办幼儿园。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私立幼儿园的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而公立幼儿园的数量增加了1267所。

浙江教育厅相关负责人曾在潮讯上回应民办幼儿园减少的问题:“出生人口减少不是民办幼儿园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只是原因之一。”近年来的另一个变化是,浙江正在增加公办学位的供给。

浙江幼儿园教育普及率一直走在全国前列。2023年学前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0%时,浙江在2007年就达到了。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浙江的幼儿园早已进入存量博弈阶段,此时可以通过提高入园率来对冲出生人口减少带来的生源减少问题。

与许多私立幼儿园相比,公立幼儿园具有环境好、学费低的优势,这意味着公立学位每增加一个,私立幼儿园的学生人数就有可能减少一个。

如何看待公办园取代民办园成为学前教育主力军这一现象?

在近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表示:“为满足人口高峰期刚性入园需求,各地多渠道扩大普惠性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支持普惠性民办园,用10年时间补齐历史欠账,极大缓解了‘入园难’问题,实现了学前教育基本普及。”

虽然现在幼儿园总体供大于求,但在十多年前,中国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入园难”的问题,因为幼儿园太少。为此,从2010年到2020年,许多私立幼儿园应运而生。但随后,出现了“入园贵”等问题。为此,2018年后,发展公办园成为不少地方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

近十年来浙江民办园数量的减少可能也是其他地方的预演。

“小区周边的两所民办幼儿园今年都停办了,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少,另一方面是旁边开了一所公办园,拦截了一部分学生。”一位居住在江苏的市民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那么,我们是否已经进入了幼儿园数量不足、幼师不得不另谋出路的阶段?我们将在下一次调查中讨论这个问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