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宝贝育儿网为广大婴幼儿父母提供权威科学的母婴育儿知识

什么样的家庭容易养出“白眼狼”孩子?主要是因为父母做了三件事_朋友_侄子_儿子。

母婴育儿 2024-06-08 浏览(180) 评论(0)
- N +

晚饭后,我和朋友约好带宝宝去公园散步,帮助消化。

由于中午刚下过雷雨,路面湿滑,不时出现几个小水坑。

这时,儿子拉着我的手,用他稚嫩的声音轻轻提醒我:

“妈妈,路很滑,你走路要小心!不要倒下!”

我刚想对我儿子说谢谢,就听到我朋友的儿子大声哭泣,他必须被他的朋友拥抱。

为此,朋友们羡慕我养了一个“有爱心”的小情人,抱怨儿子是个“小白眼狼”。

其实,爱父母是孩子的天性。我之所以成为“白眼狼”,是因为我的父母没有做好以下三件事。

孩子们感觉不到“被需要”

看到朋友抱着孩子有点难受。我建议坐在我旁边的凳子上休息一下。

展开全文

休息时,我告诉我朋友的儿子:

“你能帮我把妈妈带走以后,作为妈妈的拐杖吗?你看,我妈妈累得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

“好的,妈妈,我带你走!”

说话间,朋友的儿子拉着她的手。

一路上,朋友的儿子始终没有放开她的手。即使在公园的游乐区,他也不玩而是和她呆在一起,只是为了照顾好他的母亲。

孩子睡着后,我的朋友迫不及待地给我打电话:

“你真了不起。简单的几句话就会让他如此温暖!”

事实上,不是我有多强大,而是我知道被需要的重要性。

当孩子感到“被需要”时,他会充分体会到父母的爱和肯定,并学会如何正确地爱父母。

过去,当朋友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即使他很累,他也不会要求儿子下来。他总是咬紧牙关坚持。

在她看来,这么小的孩子需要有人照顾自己,那么她怎么可能愿意照顾别人呢?此外,如果孩子摔倒了,最终受苦的将是他自己。

但谁天生会照顾人呢?你从不让他尝试,你怎么知道他不想照顾人?

作家毕淑敏曾说:“孩子在被别人需要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年轻生命的意义。”

因此,为了培养一个有爱心的孩子,父母应该放弃全能父母的形象,学会适当地示弱,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真诚地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在被需要的过程中,爱获得了积极的流动。

孩子们不允许自由哭泣。

研究证明:

当孩子不被允许自由哭泣时,很容易造成情感隔离、情绪混乱和缺乏同理心。

表哥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从侄子一岁开始,他就被灌输了“男人不能哭”的错误思想。

只要看到侄子哭,他从来不问原因,而是直接吼他,让他别哭了。如果我侄子不听,他会选择这样做。

这真的很有效,但是我侄子的性格变得很内向,他不喜欢说话。他总觉得自己在拒绝别人。

前段时间,我表弟的家人和朋友约好去溪边露营。在玩耍的过程中,我朋友的孩子不小心摔倒了,摔得很重。

当大家都忙着照顾受伤的孩子时,侄子双手抱胸,冷冷地说:

“只是摔了一跤,有什么好哭的!”

一时间,气氛变得异常尴尬。

本来两家人关系挺好的,孩子们经常一起玩。但自从这件事之后,他们就很少见面了。

看着侄子越来越冷漠的性格,表哥终于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当侄子遇到挫折时,他会耐心地陪伴他,并告诉侄子一些小时候类似的经历。

渐渐地,侄子又敞开了心扉,抱着表哥痛哭起来。从那以后,侄子变得越来越开朗、乐于助人,成了一个有爱心的“小暖男”。

当孩子生活在一个不允许他自由哭泣的环境中时,他的情绪是不允许表达的。但情绪不会消失,反而会被压抑在内心深处。久而久之,会让孩子难以感知他人的情绪,也会变得容易忽视他人的感受,缺乏同理心。

下次当孩子哭闹时,请不要粗暴地制止,也不要无理取闹。而是默默地陪在孩子身边,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默默地接受一切。

当孩子感受到你对他无条件的接纳时,他会真正体会到被爱的感觉,自然会学会如何爱别人。

孩子们缺少父母的陪伴。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曾经提出过一个依恋理论:

“如果孩子从小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甚至成年后都容易出现孤独、自卑、价值感低、无法处理亲密关系等问题。”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心理老师要求阿娇在几组人际关系中离开她最在乎的那个人。

结果令人惊讶。她划掉了“父母”、“丈夫”和“姐姐”,最后选择了表妹。当被问及原因时,她悲伤地说:

“因为我小的时候父母都不陪我,就只有我和表哥两个人。”

原来在阿娇1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后来,她的母亲改嫁时,她被安置在一个亲戚家。但是在亲戚家的生活并不容易,她经常遭到亲戚的拒绝和殴打。

居无定所、无依无靠的生活让她极度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自卑的她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丑小鸭”甚至公开自嘲:不值得被爱!

没有父母的孩子就像一棵从未被爱的浇灌过的树,它只能长成空心树。

趁现在还不太晚,请放下你正在做的事情和你的手机,多陪陪你的孩子。它不需要你花很多钱,只需要你陪孩子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并静下心来听他们日常琐碎的‘废话’。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赢得孩子的心和爱。

虽然爱父母是孩子的天性,但并不意味着不合格的父母也会受到孩子的爱。

如果不想让孩子成为“白眼狼”,父母就要用孩子渴望的方式陪伴他、倾听他、接纳他、关心他,让孩子感受到被需要、被包容、被看见。

当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快乐成长时,他们自然会及时用更多的爱来回应你。

我相信,在看到爱的样子后,我们的孩子可以学会感恩、珍惜和给予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